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渠县84岁老通讯员 4本新闻工作回忆录求批评

查看: 775 | 评论: 0 | 发布者: qxvie

放大 缩小
简介:正在写作的郭俊老人。近日,华西都市报收到4本读者作品,信里直言“求批评求指正”。来信者是达州市渠县的一名八旬老人郭俊,从事了42年的业余新闻工作。“这4本回忆录都是我这42年来的作品和经验,希望得到指正和帮 ...

正在写作的郭俊老人。

近日,华西都市报收到4本读者作品,信里直言“求批评求指正”。来信者是达州市渠县的一名八旬老人郭俊,从事了42年的业余新闻工作。“这4本回忆录都是我这42年来的作品和经验,希望得到指正和帮助,贡献书中能用到的资料。”郭俊说。

  第一篇报道反响热烈坚持42年新闻写作

“我这辈子的工作一直是和水利打交道,业余时间却独爱写通讯报道。”今年已经84岁的郭俊,1949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考上干部,于1951年到区分委共青团工作。郭俊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书看报。尽管没人发动,他对新闻报道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才21岁,记得那年渠县秋收正忙,我就有了记录渠县农业秋收赞美农民辛勤劳动的想法,立即写下一篇报道。”郭俊将自己的第一篇稿件给《川东报》寄了过去。“焦急地等了10天之后,我才收到了编辑的回信,还有3000元稿费。”郭俊笑称,那时工资微薄,3000元就是巨款了,但折算下来只相当于现在的3毛钱。

不少机关的同事和群众也看到了郭俊的报道,“很多人主动联系我,说我的报道做得好。看到他们这么信任我,我又一连写了3篇。”直到1992年退休,郭俊42年写了1360篇。

  国庆征稿得大奖中央广播电台还播放

“早期的新闻媒体很少,到改革开放之后,媒体也开始茁壮成长。”郭俊回忆起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当地媒体、各类科普报、机关报和广播电台如数家珍。“我的投稿数量也是不断上升,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写我们当地发展的报道。”

1984年,为庆祝祖国35周岁生日,中央号召各地报道各行各业的发展成绩,中央广播电台向社会征集稿件。收到这个消息后,郭俊趁着周末来到渠县临巴镇刚刚建成的华蓥山火电厂,采写素材之后又反复修改,最终一篇报道渠县能源建设的新闻完成。“我还是听别人告诉我,国庆之前中央广播电台播放了我的报道,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从中央到县上,郭俊终于拿到了稿费和奖状。

“很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编辑,不管是否使用我的稿件,他们都会给我回信,表扬写得好的报道,也指出我的不足。”郭俊说。

  编纂回忆录送至媒体被肯定

“退休之后我就不写了,2011年我老伴去世后,更是感到很孤单。”郭俊说,2014年2月渠县水务局要组织退休老干部参与党史编纂,收到邀请后他立即回到渠县。“我又把以前收藏的简报、资料、稿件和奖状等翻出来了。这当中有的也能算上媒体发展的历史资料,3月份我便开始着手整理攥写回忆录和汇总。”

“说实话,最开始包括我的子女在内,没人支持我,都说现在社会上谁还看这些。我不理会他们,只是埋头写作。”由于年事已高,郭俊常年受着白内障和高血压、颈肩痛等的折磨,但每天下午和晚上都会坚持写作。“攥写和校对都是我自己干,不仅总结了以前的工作成果,还写下了我对业余新闻报道的十点体会。有的时候半夜突然想到个好点子,就翻身起床开始写。”

今年4月份,郭俊完成了《从事业余新闻42年回忆录》共4本书,共计2万余字。作品完成后,郭俊照旧给报刊电台等媒体编辑送去,“前一段时间收到了《光明日报》和省上相关部门的回信,他们能肯定我的劳动,我就已经无比自豪了。”目前,渠县博物馆也在对郭俊作品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李雪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