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报 首页 快讯 查看内容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未来智驾团队深入武汉“萝卜快跑”智行谷与中交研究院调研无人驾驶法 ...

2025-4-28 09:13| 发布者: qxvie| 查看: 57| 评论: 0

摘要:   2025年4月27日 武汉电 近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挑战杯”科技创新团队深入武汉,走进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基地与中国交通研究院,针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法律地位与责任认定问题展开了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技术验证、 ...

  2025年4月27日 武汉电 近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挑战杯”科技创新团队深入武汉,走进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基地与中国交通研究院,针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法律地位与责任认定问题展开了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技术验证、法律难点以及社会共识,旨在为智能交通领域的法治建设提供实践依据,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萝卜快跑基地,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L4级无人驾驶车辆的运行全过程,并参与了暴雨、夜间等极端场景的模拟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车辆借助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复杂路况下实现了自主决策。然而,暴雨环境下感知系统性能下降等数据,也暴露出技术缺陷追溯方面存在的法律空白。基地技术负责人现场展示了区块链存证系统,该系统能将事故前后的关键数据实时上传至区块链,形成不可篡改的证据链,为责任认定提供有力支持。团队成员还观察到,远程监控中心可通过5G网络实时介入突发状况,验证了“人机协同”责任分配模式的可行性。

  在中国交通研究院智能交通实验室,团队深度参与了混合现实仿真实验。研究人员导入武汉市百公里真实路况数据,模拟了突发道路施工、行人横穿等200余种交通冲突场景。通过动态路权规则测试,团队发现算法决策逻辑与现行交通法规存在冲突,例如紧急避让时“最小伤害原则”所面临的伦理困境。研究院专家指出,需要将技术参数转化为法律语言,比如把激光雷达线数、刹车距离等指标纳入司法审查标准,实现法律与技术的精准匹配。

  调研期间,团队同步开展了社会问卷调查,共收集了725名公众及行业从业者的反馈。结果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支持专项立法,六成以上呼吁明确技术标准,半数以上公众担忧数据隐私与算法歧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群体对无人驾驶夜间出行的安全需求尤为突出,杭州试点通过车内AI情绪监测系统显著提升了女性乘车的安全感。这一发现为“技术向善”的法治框架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于实地调研,“挑战杯”未来智驾团队提出了三大治理路径:一是法律框架升级,建议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增设“自动驾驶专章”,明确车企、运营商与技术链的责任边界。北京试点反馈显示,相关纠纷下降了近六成。二是建立动态治理机制,构建“技术参数立法+穿透式追责”体系,通过区块链存证与保险精算联动,破解产业链责任推诿难题。深圳试点应用后,事故调解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日。三是推进伦理共识建设,联合技术企业开展百万级道德模拟测试,确立“弱势群体优先保护”等决策规则,推动技术发展与社会价值的融合。

  此次调研成果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萝卜快跑运营总监表示:“调研提出的梯度责任模型精准匹配企业痛点,预计推动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提速30%。”中国交通研究院政策所所长评价:“这项研究打破了法律与技术的学科壁垒,其‘参数化立法’思路为全球智能交通治理提供了创新范式。”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未来智驾团队由法学本科生组成,法学院教授进行指导;曾参与多项省级科技立法咨询。本次调研成果已形成3万字报告,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新闻亮点:

  • 技术亲历:团队成员实地参与极端场景测试,获取一手责任认定证据链数据。

  • 民生关切:聚焦女性、残障群体等特殊需求,推动技术普惠性设计。

  • 跨界融合:法律与人工智能专家联合攻关,破解“算法黑箱”归责难题。

  • 政策转化:研究成果直击立法空白,获地方监管部门积极采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