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里扬”)与辽阳国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以人民币1.4亿元收购国跃投资持有的金兴汽车内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兴股份”)70%股份。交易完成后,金兴股份将成为万里扬的控股子公司。 ■收购意在客户资源 作为海内轻型商用车变速器范畴的龙头企业,万里扬此次借金兴股份进入内饰件行业的举动,格外引人关注。毕竟相较变速器行业,内饰件行业无论是技能的附加值、市场准入门槛照旧行业的获利程度,都很难相提并论。 从公开的资料看,金兴股份这家企业重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用模具以及车用方向盘、仪表盘、保险杠等汽车内饰件和外饰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1996年成立后,这家企业先后与台湾全兴公司、日本公司、延锋伟世通公司合资、重组,逐渐生长成为海内知名汽车内饰公司,其重要产物有汽车方向盘、汽车内饰仪表板、中控台和门板等。现在金兴股份年产值约8亿元人民币,但由于谋划管理程度和成本控制本领没有跟上其业务范围扩张的速度现在谋划不善。 不过,万里扬似乎并不太担心金兴股份的谋划状况。万里扬董事会秘书胡春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万里扬在产物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谋划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富厚的经验,未来将先辈的谋划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方式引入到金兴股份后,结合并充分发挥其原有的产物上风、技能上风、人才上风和市场上风,可以快速、有用提拔金兴股份的盈利本领。 胡春荣强调,万里扬和金兴股份同属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此次收购是万里扬进行的一次财产拓展,通过此次收购,可以拓宽万里扬相对单一的财产链。“内饰件和变速器在行业特色上面有较大区别,例如变速器有匹配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区别,但内饰就基本没有。这一点对公司的好处是很大的。”胡春荣说道:“收购金兴股份,拓展财产布局,也有助于增强企业抗风险本领,有用提拔公司综合竞争力和连续生长本领。” 不过,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大概万里扬现在更看重金兴股份的整车客户资源,特别是万里扬正在努力拓展的乘用车客户。据记者了解,金兴股份现在重要为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华晨汽车、北京现代、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江铃汽车、一汽集团、华泰汽车、众泰汽车等整车厂商配套。万里扬则和海内很多商用车厂创建了稳定良好的互助关系,在全国范围内有300多家服务站,在30多个省市设有中心库,营销和售后服务渠道广阔。通过此次收购,两边在市场开拓和营销服务范畴得以上风互补,资源共享,也有助于进一步进步产物的市场占有率。 可以看出,万里扬收购金兴股份后,金兴股份现有的整车厂商资源将有望成为万里扬一把打开乘用车市场的钥匙,将给万里扬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进步整体的盈利程度。这对两边的业务生长都是一个有利的举措,也可以视为万里扬迈开了进军内饰行业的第一步。 ■内饰行业整合不停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内饰件的市场需求量也明显增大,并将连续快速增长。不停壮大的内饰件市场吸引了众多零部件厂商以及整车厂的眼光。但现在海内内饰件行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利润相对较低,技能研发程度较低等。借助市场调解,内饰件行业的整合不停增多。外资内饰件企业在华业务不停调解,海内本土零部件企业也在着力整合其内饰件业务。 记者在分析了业内的内饰件整合案例发现,现在海内内饰件企业整合多呈现本土企业与外资互助,扩大业务范围。一位在宝马负责汽车内饰业务的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跨国公司多以环球性的采购为导向,对于供应商的范围成本上风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本土企业的内饰件业务的整合也在加速。华域汽车继收购延锋伟世通股份后,又在去年与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签署汽车内饰件业务环球互助框架协议,在汽车内饰产物上开展互助。华域不停深化与环球一流的内饰件公司合资及互助以提拔产物竞争力,扩大其市场份额。 国外跨海内饰件巨头在华业务也不停调解。在去年一年内,西班牙汽车内饰零部件供应商安通林首先于上海启动了新项目,加码生产车顶内饰产物,年底时又与东风伟世通创建合资公司,以扩大在华的业务辐射范围。 法国供应商佛吉亚继与长安汽车组建合资公司后,又于今年3月与东风汽车创建了合资企业。据了解,近期佛吉亚拟与北京威卡威汽车零件公司组建内饰件合资企业,为汽车企业提供装饰性铝制零件。佛吉亚通过与海内品牌合资建厂的方式不停扩大其内饰件业务。 ■财产集中度将逐渐进步 汽车内饰技能壁垒低,门槛低是业内人士一致的看法。但又由于其门槛较低,使得很多企业纷纷上马内饰业务。业内人士认为,此轮市场调解将淘汰大量小范围的内饰件生产企业,部分企业也会考虑到企业自身生长需求,剥离其非核心业务的内饰件业务。通过优胜劣汰,财产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拔。 现在本土的内饰件企业虽然数目众多,但总体产值和范围实力不足,生产设备相对落后、自动化程度低,技能开发费用投入少,先辈工艺的吸收、转化、推广速度慢,产物附加值相对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连续生长。中小内饰件企业大多集中在技能含量少、利润程度低的低端范畴,价格成了重要竞争手段,从而形成了恶性竞争,很多企业的谋划已经难以为继。 同时,在此轮整合中,本土内饰件企业的日子可能会更不好过。“在市场上与外资及合资品牌竞争时,本土企业既不具备品牌上风,又没有技能上的上风,不能及时跟随整车厂的配套要求,未来翻身的机会小。”一位内饰件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外资及合资品牌资金雄厚,技能相对先辈,而且与整车厂长期互助,对产物的升级更新更加及时。无论在资金照旧技能上,自主品牌都处于弱势。 【记者观察】一场另有所需的收购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层出不穷,企业间的收购风格也越发迥异。与过去大多立足于现有业务,着眼于提拔业务范围的传统收购模式不同,跨界是今年零部件范畴收购的最大特色。跨界收购不仅体现了市场优化升级过程中企业对新业务的拓展,更反映出很多零部件企业收购思路的灵活性转变。 比如万里扬收购金兴股份。从金兴股份的谋划情况看,内饰件业务本身的收入对万里扬的生长并无太大助益。但是对于蓄力进入乘用车市场的万里扬而言,金兴股份拥有的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北京现代、长安、奇瑞、江铃等富厚客户资源便是其最大的收购代价。 在笔者看来,这个收购案例或许会成为今后海内零部件企业间兼并重组的一个趋势。在我国汽车市场不停成熟,各个细分范畴财产集中度不停提拔的大趋势下,对数量庞大、范围不大的本土零部件企业进行整合势在必行。但无论是品牌代价、技能实力照旧产物质量的吸引力,都不是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上风所在。它们被收购的代价大概将更多的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客户资源、渠道建设、市场拓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