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始于一个技能匠人的机械情结 [汽车之家 品牌历史] 此前我们已经讲述了哈雷戴维森和宝马摩托车的品牌历史,这两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品牌历史都比较长,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品牌文化为它们奠定了行业地位以及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然而,哈雷戴维森和宝马更像摩托车里的贵族,只被少数人拥有。终极,一个更为亲民、来自亚洲的年轻品牌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它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本田。纵观本田摩托车60多年的发展,它就像一部励志大片,能从中看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如今,本田生产了一亿多辆承载着人们空想的摩托车,缔造了一部东方神话。 ● 始于一个技能匠人的机械情结 1906年,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的一个穷苦家庭,父亲是一位铁匠。作为家里的长子,宗一郎自小就在风箱的呼呼声和铁砧的叮当声中长大。据宗一郎回忆,本身儿时就喜欢用铁碎片做些乱七八糟的小东西,也喜欢敲敲打打、制作或修理工具。 1922年,宗一郎在读完小学后就没有继续升学,他也没有留在父母身边当一名铁匠,而是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独自去东京当一名学徒工。对于宗一郎的决定,父亲表示支持,男人就该到外面的天下闯一闯;母亲更多的则是不舍,毕竟在她内心,16岁的宗一郎仍旧是个孩子。终极,在父亲的说服下,母亲照旧同意了宗一郎的决定。 长时间的“保姆”角色让宗一郎有点气馁,每当此时,他脑海里就会浮现父亲生气的面容和母亲哭泣的身影,于是中途退缩的念头就打消了。皇天不负有心人,勤奋的宗一郎终于迎来表现的时机。有一天,东京下起了大雪,很多汽车都发生了故障,忙不外来的老板只好让宗一郎过来帮忙,把故障车底部和发动机上的积雪清扫干净。让他没想到的是,宗一郎干起活来如此勤快,仅用了一天就把工作都做完了。自此以后,宗一郎照顾孩子的时间日渐减少,参与店里工作的时机越来越多。 随着不断的合作,其时老板越来越赏识宗一郎。除了把本身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宗一郎,还在宗一郎开设滨松亚特技能商会时赞助了200日元。200日元在其时绝对是个大数目,要知道那时买10斤大米只需要3日元。公司很快进入正轨,而且在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同时招聘了许多学徒和员工。但宗一郎并不满足于此,他期望获得更大的乐成。 宗一郎制造活塞环的想法源于日本其时大力鼓励汽车制造业,希望日本能有本身的汽车。他检查了所有的汽车零部件,发现活塞环是一种实用原材料少又纯粹是制造业产物的零件。更为重要的是,其时日本只有一家活塞环制造公司,这绝对是一片蓝海。 1937年,宗一郎专门制造活塞环的公司——东海精机重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成立。就在公司成立不久,丰田公司找到了宗一郎,他们想采购3万个活塞环。宗一郎深知这是公司一炮打响的时机,于是他下令员工加班加点先试制1000个,并从中挑选了50个精品送到了丰田公司。让他没想到的是,丰田公司经过检验,那50个活塞环中,只有3个及格。 不外,宗一郎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安慰起了合伙人:“这说明我们固然很努力,但照旧研究得不够啊。”越挫越勇的宗一郎马不停蹄四处取经,再次投入到产物的研究。1939年,宗一郎终于乐成制造出符合丰田公司标准的活塞环。 政府的决定让东海精机彻底成为丰田公司的子公司,宗一郎的权力也直接被架空,他的职务被丰田公司委派的代表接任。就这样,宗一郎一手创建的公司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在二战期间,可以说宗一郎整个人都是比较心灰意冷,但他一直在自我调整。他等待的,是战争结束后东山再起的时机。 战争结束后,宗一郎选择再次创业。战后的日本资源非常紧缺,汽车没有燃油上路,火车被迫超载运行而且经常停车,而崎岖不平的山路又使骑车人感到十分费力。看到商机的本田宗一郎,收购了一批军方剩下的发动机,并将其改装安装在自行车上。事实证明,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2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的空想跨越 ● 从制造机动自行车到摩托车的空想跨越 战后,自行车是日本百姓最依赖的代步工具,其时自行车年产量达10万辆。宗一郎认为,要是每辆自行车都安装发动机,将会是一片很大的市场。1947年,宗一郎与河岛喜欢(后来本田的第二任社长)乐成研制出了A型自行车用辅助发动机,这也是第一款用Honda命名的产物。 发动机销售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宗一郎的想象,公司仅用了半年就取得1400万元的销售额,占全国同行业营业总额的66%。它的乐成甚至导致了几十家同类工厂的倒闭,有竞争力的只剩下雅马哈、铃木、川崎三家。接下来,本田技研公司一鼓作气推出了B型和C型两款自行车用辅助发动机,同样取得不错的销量。 在庆功酒会上,有员工说:“社长,您的理想真是远大啊。”宗一郎回答道:“对极了,我就是一个有空想的人,尤其在追求速度方面……我们都要有空想,要有理想,所以我们干脆把这款车型命名为Dream D。”可以说,摩托车的乐成制造都让宗一郎和员工们备受鼓舞。 本田技研推出的Dream D摩托车月产量只有50辆,更为要命的是,由于销售渠道不够广,要将这50辆卖出去都很吃力。那时,全日本共有300家摩托车署理店,而销售本田摩托车的只有20多家,这些署理店又把销售汽车作为主要业务,摩托车通常会被放在店的角落里。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本田技研将会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 “那换一种思路如何?”其时宗一郎和合作伙伴如是想。他们想到,日本共有5.5万家自行车店,要是能让它们署理摩托车,会有怎样的效果?于是,他们立马给所有自行车店的老板写信,询问他们是否能署理本田的摩托车。结果,有5000家表示愿意,这让宗一郎喜出望外,仿佛胜利在望。 Dream D摩托车的乐成让宗一郎有了进一步创新的资本,这回他们瞄准了动力更强劲的四冲程发动机。而很快,本田技研第一款搭载四冲程发动机的车型就诞生了。1951年11月,本田技研正式对外发布了146cc的Dream E车型,它正是配备了四冲程发动机。 在Dream E大获乐成后,宗一郎又想进行新的尝试,他这回把视觉转向了女性消费者。宗一郎的启发来自妻子的抱怨:“你能不能把自行车上那些像翻在外面的鸡肚肠的东西弄掉?”原来,在女性朋友看来,发动机的电线裸露在外面让她们觉得很难堪。 CUB F搭载空冷单缸两冲程发动机,排量仅为50cc,最大功率1马力/5000rpm,它的重量只有6kg。正如大家所料,CUB F再次掀起购置热潮。与此同时,本田技研不得不扩建工厂,终极达到10万平方米。它的注册资本额同样相当抢眼,1949年时为200万日元,到1953年时就增至6000万日元。 3 到美国购置装备,意识到差距 ● 到美国购置装备,意识到巨大差距 在资本额增加的同时,宗一郎和最信任的伙伴藤泽武夫意识到应该趁势将公司的规模扩大,而扩大规模的方式无外乎扩建或新建工厂,这还需要增加先进、一流装备。在宗一郎看来,其时日本海内的装备已经达不到生产的要求。因此,喜欢学习的宗一郎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航班。 宗一郎这次美国之行收获很大,美国的生产装备果然如它所料,领先其时日本使用的机器最少10年。意识到差距的宗一郎购置了其时十分先进的全自动机床,并在访问德国和瑞士期间,又购置了一批先进机器。在宗一郎看来,要拉近与欧美国家的差距,购置他们的装备是最快捷的方法,如果在这基础能有所改进,甚至有赶超的可能。为此,宗一郎总共花费了4.5亿日元购置装备,这在其时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显然,他誓要用此帮助本田技研进行生产革命。 在这个关键时刻,宗一郎最信赖的产物却遇到了麻烦,以Cub F为首的产物销量早期直线攀升,每月最高销量甚至可达7000辆。不外时间进入1953年后,由于同类产物的出现而严重影响了其销量,仅仅一年以后,Cub F就变成了“过时产物”。另外一种则是以Benly、Juno为首的新产物没有给公司带来惊喜之余,还出现了设计问题。 在Benly推出不久,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日本在战时各行各业所呈现的繁荣不复存在,通货紧缩日益严重,倒闭的公司不计其数。其时的本田技研固然已经是日本顶尖的公司之一,但也同样负债累累。 宗一郎回忆起这段时光也十分感慨:“外界都觉得我们花费那么多资金引进装备过于冒险,银行也不可能贷款给我们。我们只能用通过票据周转撑过那段困难时期,在卖出产物后立马回收货款。在那个紧要关头,藤泽不休不眠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毫无疑问,藤泽在这个时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4年6月,本田技研在银行的到期票据将达到15亿日元,如果不想办法解决,那公司只能公布倒闭了。这期间,有政治团体曾向宗一郎建议,可以借助政治手段化解这次危机,然而想“干干净净赚钱”的宗一郎拒绝这么做。 与此同时,藤泽积极地与三菱银行沟通,希望获得银行援手。终极,他的诚意打动了银行经理铃木时太,铃木时太答应了与董事商量。尽管其时银行仍旧有不少人反对贷款给本田技研,但经过银行再三商量后,本田技研照旧有惊无险地拿到了贷款,顺利起死回生。 4 曼岛TT点燃登顶天下之巅的斗志 ● 曼岛TT大赛点燃登顶天下之巅的斗志 事实上,在本田技研那个困难时期,藤泽生怕宗一郎意气用事,于是建议他出国散心。而宗一郎固然内心放不下公司,但同样觉得藤泽说得有道理,而且也相信藤泽能够妥善化解这次危机。于是就借此散心时机去观看曼岛TT大赛,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观赛却再次点燃他征服天下之巅的雄心。 曼岛TT摩托车赛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被称为天下上最危险、最刺激、最壮观的赛车角逐,如今在这里角逐的赛车平均车速超过200km/h,最高车速超330km/h。固然至今已有超过250人在角逐中车祸身亡,但它依然吸引着天下上最优秀的车手和车队前来参战,因为这里是证明本身实力的绝佳舞台。 在观赛过程中,宗一郎发现曼岛TT大赛的赛道对赛车的性能以及车手的驾驶技能都有非常大的考验,他手拿照相机捕捉了几辆赛车的影像,预备拿回海内好好研究。他知道,要与顶级厂商同台竞技,首先就得拿出能到场角逐的赛车。然而,这并不容易。 由于本田技研专注制造民用摩托车,车辆的性能差距是不会随着豪言壮语而瞬间缩短,所以外界不抱信心完全可以理解。然而,不被嘲笑的理想,同样不值得去实现。宗一郎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而是踏实将空想付诸行动。他亲自在公司中挑选了20名对摩托车感兴趣的年轻人,并在琦玉县制作所成立了“TT角逐推进本部”开始着手研发赛车。 其时新研发的发动机搭载在赛车上,最高时速能达到150km/h,但与欧美顶级赛车的200km/h相比,照旧有不小的距离。终极,本田不得不放弃到场1955年的曼岛TT大赛,这也意味着他们又多一年去预备下一年的角逐。宗一郎也修订了参赛目标,先在海内角逐挣经验。 1955年11月,日本举行了第一次摩托车大赛,赛场设置于浅间山。共有36家厂商争夺冠军,本田技研亦在其中。浅间山的赛道模拟曼岛TT大赛的场地修建而成,固然路况仍旧不能与曼岛TT的相比,可照旧相当考验赛车的性能和车手的技能。对于本田技研而言,角逐的假想敌是欧洲劲旅们,在海内夺冠轻而易举。 本田技研的成绩尽管在外人看来已经相当不俗,可他们本身并不满意,因为离包揽所有级别的目标没有完成。队员们原以为宗一郎会发火,可他并没有,只是公布建立技能部第二研究所,课长是他的得意弟子河岛喜欢,同时还兼任曼岛TT大赛赛车队长。 1959年1月,本田技研用于到场曼岛TT大赛的发动机终于研发乐成,随后公司立马向外界公布即将到场今年的角逐。5月5日,河岛喜欢带队踏上了飞往曼岛的航班。在出发前,渴望胜利的宗一郎照旧没把心中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他这样鼓励队员:“参赛的目的自然是拿冠军,但拿不到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人不要受伤,要做好与外国车手长期战斗的预备。”队员们都知道社长的话是不想让本身背负太大的压力,可他们内心也很清楚,背后是所有本田人的期待、光荣和空想。那接下来,等待这群小伙子以及宗一郎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下一回揭晓。 全文总结: 本田宗一郎是一个空想家,对本身热衷的事物都会去追求,对胜利有极度的渴望。从16岁独自闯东京,再到后来多次创业。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个人的奋斗史,更感受到了空想带来的力量,这也是他屡遭挫折却还能坚持的原因。从1949年推出第一款摩托车Dream D,到征服海内市场,他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不外,这只是他迈出的第一步,他的野心是征服全天下。宗一郎深信:“ If You’re Not the No.1 in the World,You Can’t Be No.1 in Japan”,到场曼岛TT大赛正是他向天下发出的挑战宣言。可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文/图 汽车之家 陈海佣 部分资料整理自官网以及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