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报 首页 快讯 查看内容

同车差价近百万 聊聊中美汽车价差

2017-9-18 14:45| 发布者: robot| 查看: 896| 评论: 0

摘要: 在讨论汽车的售价情况时,经常有朋友会拿美国的车价与中国的情况进行比力:XX车在美国才卖3万刀、这车比美国买贵多了等等,那么美国购车是否真的如此“低价”?又有哪些因素导致中美汽车售价差别呢?网易汽车12 ...

在讨论汽车的售价情况时,经常有朋友会拿美国的车价与中国的情况进行比力:XX车在美国才卖3万刀、这车比美国买贵多了等等,那么美国购车是否真的如此“低价”?又有哪些因素导致中美汽车售价差别呢?

网易汽车12月29日报道 作为汽车大国,美国的汽车消耗市场一直都算是车企的风向标,参考美国汽车的售价情况,大概天朝的消耗者会感到一些不公平,那么这其中的差价是怎么来的呢?又能差几多呢?下面我们就联合差别品牌的中美售价情况为各人做一个简朴的先容。

本文并非探讨海内外售车政策及是否合理等问题,重要还是为了给各人展示差别的消耗观点,究竟我们以中国化的头脑来看待美国的购车方法有失偏颇,文章中涉及的数据来自于各品牌美国官网,edmunds以及Kbb,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其他车型信息。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美国汽车消耗市场的几个特点,以便于我们在讲到具体车型售价时更方便各人明白。

①车价不包含税

大概是为了税收透明、明码标价,商品标签不含税是欧美国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卖场或网站上标出的售价一样平常要比终极成交额低,因此造成了售价比海内产物自制的“假象”。

而我国的情况是:除了购置税这种摆在明面上的税收,还有一些生产过程中不宜察觉的税费,这些都是需要由消耗者来承担的。说到这就要再说一下我们国度的购置税情况,由于我国购车需要交纳大票÷11.7的购置税钱,因此终极的购车代价也要高出一些。

现实上,不光是汽车售价不含税,美国购置的香烟、手机等大众化商品广泛都不将税钱计算在内,终极现实代价要比价钱的代价高,而凭据各州的法律以及商品的差别,消耗税的比例也不太一致(税率或有变化,请以现实情况为主)。

②个性选装包遍及

与海内厂商低配降设置的做法相同,美国大部门低配车型设置也比力基础,但相比起海内较为简易且并不遍及的选装包,美国车企在个性化方面有着较多选择。

基本上每个国度的乞丐版车型都是通过删减各项舒适性设置来达到降低售价的目的,比如电动座椅、导航等设置就均为选装设置,注重个性化的美国市场相比中国要更为丰富,选装包也更细致。

③健全的二手车市场

电影、美剧中较为常见的二手车中心基本如实的反应了其市场情况,在流通性和保值率都比力有保障的情况下,买卖二手车成为了美国消耗者比力广泛的选择。

关于美国二手车代价,各人还可以查看beepi,truecar,凭据车的型号,年份,开的里程数,可以得到一个估价。

相较于后期工时费以及保险费,购置二手车的车主更倾向于自己动手来维护车辆,假如您没有车库或者一定的动手能力,相对自制的二手车大概并不一定能让您省心。

通过上面的先容,您对美国汽车市场的大概情况应该有了一个了解,下面我们就联合各个级别中比力有代表性的车型一起来看看这中间的差价有几多。

注:MSRP:建议零售价

Average Price Paid:现实平均代价

2015年12月29日人民币-美元汇率:1美元=6.4858人民币

从上面的简朴比对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中低级别车领域,差价情况并不明显,在豪车、跑车方面则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不仅与关税、制度有关,更与汽车市场是否规范,汽车文化是否多元有关。究竟截止到现在,还有一些中国消耗者仍将车视作面子的象征,而并非一种生活工具,这就使部门车型的代价虚高变得更“符合市场规律”。

写在最后:

以上的比力只是为了方便各人能够更直观的看到两国关于汽车消耗市场甚至文化的差异,基于现实情况,我们还应该参考以下一些问题:

①汽车文化差别

美国人喜好大排量车这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儿的,不贵的油价、地广人稀以及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使美国消耗者对大排量车型情有独钟,即便是家用车一样平常也是2.0L排量起步,再加上皮卡等多元汽车文化的融合,汽车几乎融入了美式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与我国尚未成型的汽车文化有着很大差异。

②物价及消耗观差别

美国的平均工资大约在3000美元左右,正常生活开销(衣食住行等)其实并不大,使美元看起来比力“耐花”。同时,提前消耗的观念又使美国人善于向银行、政府预支费用,比如汽车、房产等物品基本都采用贷款方法购置,看起来就会显得“大手大脚”一些。

③用车情况差别

讲究实用主义的美国人对舒适性设置并不是特别在意,喜好什么设置可以通过自行购置选装包单独添加,这就压低了低配车型的代价。同时,完善的汽车市场以及相对友好的用车环境使车辆有着较高的保值率,这也是汽车市场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结:我们可以说,美国人可以用更低的代价买到比我们设置更高的车型,但并不能说买车就一定自制,这是因为用我们传统的中国式头脑来明白美式汽车文化并不是“解题思路”。诚然,这里面有制度、市场方面的差异,但这并非本文主旨,假如各人感兴趣,我们找机会再和各人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