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潮鼓舞了一群人的理想,资源隆冬浇灭了一群人的盼望。对这两者都深有感触的,当属微微拼车的创始人王永。他的项目赶上了创业最好的时光,产物上线短短几个月之后就受到了投资人的热烈追捧,有人乃至对其估值10亿;他的项目也赶上了创业最坏的时光,没用多久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因融资不顺倒在了资源隆冬里。 在最猖獗的时间,微微拼车天天要补贴掉100多万元,但后来证明此中30%乃至更多都被刷单者拿走了;地方分公司动辄向总部要走上百万的推广费,但效果只带来1000或者几百名新用户;员工普遍拿着高薪,学硅谷文化,每个月的水果酸奶钱都要花掉好几万。 当然,猖獗没有持续多久。微微拼车在花掉4000多万人民币以后,彻底宣告失败。这笔钱给王永买来许多教导,好比:
◆ ◆ ◆ 估值从8000万到10亿 王永是楚星设计、品牌中国等企业的创始人,二十年来他在设计范畴闷声赚钱,从未想过本身会与互联网创业发生瓜葛。 但在2014年,各种拼车软件层出不穷的时间,王永心动了。因为热衷公益,王永一直关注并推动着公益顺风车事业的发展,当他看到商业版本的顺风车如此受市场欢迎之时,便决定卷起袖管本身干。 于是,2014年4月,王永筹备成立了北京微卡科技有限公司;10月,微微拼车正式上线。和嘀嗒拼车、51用车、每天用车一样,微微拼车盼望搭建一个拼车平台,方便车主和乘客互助出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王永是个传统企业家,他精于传播,且在全国各地拥有不少互助资源。这个特点资助微微拼车迅速壮大,同时也导致了微微拼车的最终失利。 故事回到2014年10月,微微拼车只有不到30名员工,公司账上的资金也不到400万。但凭借王永在顺风车范畴的号召力,以及全国各地的互助资源,微微拼车在多个都会迅速打开了市场。 资源接踵而至。2014年12月,微微拼车拿到了400万人民币的首笔投资,投资方叫中新圆梦,对微微拼车给出的估值是8000万元人民币;2015年1月,微微拼车拿到了750万人民币的第二笔投资,投资方叫茂信合利,给出的估值是1.5亿元人民币。 这两笔投资的进入,让王永的胆子大了起来,微微拼车随即进入人员和业务的“大跃进”状态。在2015年的1月以后,王永对微微拼车是行业第一这个事实深信不疑。 他告诉记者,当时微微拼车的业务覆盖了国内180多个都会,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百万,日均订单在3万单左右。不断入职的新员工挤满了位于中关村南大街的铸诚大厦16层,人满为患之后又到楼上楼下租用了更多的场地办公。 “我们上了《新闻联播》,我主演的电影《顺风车》也启动了预热。”王永回忆说,当时一切看起来都欣欣向荣。包括中信资源、隆重资源在内的一大波投资机构络绎不绝地来登门拜访。他们给微微拼车的估值也从1.5亿变成3亿,又从3亿变成5亿、8亿,直到10亿。王永在微微拼车大约持股70%,按照10亿估值一算,他的身价已为7亿。 “当时觉得本身马上就要成功了,非常亢奋,天天几乎十六个小时都在工作。”王永乃至开始策划上市,策划全球化,策划一个规模更大的私家车共享经济平台。 ◆ ◆ ◆ 投资人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在微微拼车最受资源追捧的日子里,有一位知名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约了三次才见到王永。除了王永每日要跑三四个都会演讲、比较忙的因素外,他也坦诚,因为估值涨的太快,本身“有了傲气、不知天高地厚”。 骄傲和贪心加在一起,让王永在犹犹豫豫的状态下拒绝掉了许多急于入局的资源,而把未来孤注一掷在出价最高的中信资源身上。就在中信资源做完尽职调查、准备开投决会之前,故事发生了致命转折——滴滴来了。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公布合并。合并后没过多久,就传出滴滴将要推出拼车产物“滴滴顺风车”的消息,这对微微拼车、嘀嗒拼车、51用车和每天用车这些拼车行业的创业公司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击。 事实也证明,没过多久,拼车行业的另一个创业公司“爱拼车”就公布了停止运营。而摆在其他玩家面前的最迫切题目是——滴滴把投资人都吓跑了。 王永显然没有预测到如许的效果,不然他应该先拿一笔钱活下来,而不是一味等待高估值。有趣的是,在公布推出滴滴顺风车之前,滴滴的团队还曾拜访过微微拼车,并且信誓旦旦地对微微拼车的高管说,滴滴不会做拼车,即使做也会采取收购或互助的方式。这件事让王永至今都耿耿于怀。 果然,隆重资源来了,他们给微微拼车的估值是4亿人民币,愿意投出1亿人民币换取25%的股份,此中4000万来自隆重,另外6000万来自两家跟投的机构。与隆重的谈判非常漫长,而微微拼车账上的钱已经快要花光了。为了维持仅存的一点盼望,王永个人先后拿出2000多万投入公司。 在业务方面,微微拼车一度加大了在上海、杭州等都会的补贴力度,仅仅是为了能做出漂亮的数据给隆重看。如今回想起来,王永说,那时间本身就是赌博心态。 而效果是,他赌输了。2015年6月,股市暴跌,在如许的背景下,隆重资源在投决会上决定不会投资微微拼车。而王永转身去找其他投资人时,发现没有任何人有丝毫接盘的意愿,无论估值可以降到多低。 ◆ ◆ ◆ 治理失控搞垮微微拼车 融资失败结束了微微拼车的创业之旅,但这只是表象,真正杀死这家公司的,是其在战略、团队、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题目。 王永说,对付失败他本身要承担起80%的责任。作为董事长,王永最初主导公司的战略和外部事务,但在融资、招人、技术和治理等宏观层面,他的判断力都明显不足。 微微拼车的一位前员工告诉记者,王永对付互联网不甚了解,前期他在融资方面太过乐观和傲慢,后期则没有做到当机立断。公司在用人上也没有形成规范,王永独断的现象时有发生。王永在全国各地有许多互助伙伴,这些人给微微拼车初期的扩张工作带来很大资助,但后来他们用尽各种手段掏空了这家公司的资金。 如今王永对微微拼车前高管们的评价是——“简历都很牛”,不少人在华为、金山、摩托罗拉、百度等大型IT公司供职过,但对付互联网产物的开发和运营却不甚了解,也基本没有带领上百人团队的经验。好比在产物方面,微微拼车App的用户体验很差,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宕机三四次。 但最致命的题目出在资金上。微微拼车从开始到最后一共花出去4000多万,王永认为此中至少有一半“被浪费了”。首先,在市场补贴方面,微微拼车做得不够精细。有一段时间,微微拼车天天要补贴掉100万元,最多的一天则为150万元。 “我们没有把钱补给真正需要补贴的人”,王永说,“补贴是一种自残行为,短期内看起来好像有点繁荣,但实际上并没有培养起任何的用户忠诚度。反而招来大量的职业刷单者,在我们的后台,刷单比例至少占到30%。” 但补贴并不是微微拼车烧钱的唯一出口。在推广费用上,这家公司的内控题目相当严重。“有三分之一的都会出现了这种状况,好比通过合同造假的方式侵吞推广费,好比一顿饭上万元的应酬费。”王永说,“乃至有些地方,几十万的推广费花完了,下面员工竟然说没有见过这些钱。” “高管每个月工资3万多,媒介总监2万,总监的助理都要1万5。”王永做企业20多年,本来他有本身的经验和判断,但当高管们用“互联网要信任、透明、快节奏”等理念来游说他的时间,他动摇了、相信了,“他们告诉我,我们要学硅谷,天天穿个大裤衩、穿双拖鞋来上班,天天要有水果、酸奶,要好吃好喝。有一个月我看账目,买水果、买酸奶的开销都好几万。” 当王永发现这些题目的时间,公司账上已经没有钱了,他把本身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乃至还找朋友借了不少钱,用于裁员、收拾微微拼车剩下的摊子。 ◆ ◆ ◆ 4000万买来哪些教导? “假如给你一次机会,重新回到2014年10月,你觉得微微拼车的结局会变吗?” 对付这个题目,王永声称本身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吸取了前述教导之后再去经营微微拼车,胜算一定会很大,“也许如今拼车范畴剩下来与滴滴顺风车对抗的就不是嘀嗒拼车,而会是微微拼车。” 王永说,创业就像登山,他以前在本身的小圈子里小有成就,但就好像只到过海拔2000米的山顶。而经过微微拼车,他去过了海拔3000米的地方。虽然效果摔得很惨,但教导也是财富。 微微拼车给王永带来许多教导,好比:创业要避免烧钱、避开巨头,不然命运不在本身手中;融资不能贪心,要及时拿钱,出价最高的不一定最可靠;团队里要有同舟共济的合伙人,打工心态的职业经理人往往靠不住;内控和治理工作一刻不可松懈,不然公司会死在内耗上。 当然,假如再创业,王永一定不会选择类似拼车如许通过猖獗补贴来竞争的行业。“生意总归要赚钱,要有利润。O2O补贴大战,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王永说,“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我们不能把互联网当饭吃,真正的发动机还是商业本身。本来我对这个道理的理解还是比较深的,但在那段狂风暴雨的时间里对本身产生了怀疑。” 王永认为本身曾离成功很近,如今内心渐渐释然,他说本身还会继续创业:“假如一个创业者,能栽一个很大的跟头,对他未来做更大的事情,一定是有巨大资助的。” 来源:创客秀 版权题目、投稿、爆料、商务互助请加微信/QQ:2881339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