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是安徽某医药公司从事疫苗生意的业务员,讲述了自己为何找庞某母女买疫苗及疫苗的去向。 近效期疫苗顶包常效期 2014年底,赵某的公司要求业务员推销一批“近效期”的HIB疫苗,“近效期”是指接近药品失效期,但仍在有用期内可以使用的疫苗。但这批疫苗并没有被接种完,部门“过期”之后被报废。 赵某为了弥补疫苗报废的损失,向接种点谎称回公司调常效期的疫苗,实际上却低价向庞某公司的业务员进了约800支疫苗来“顶包”,销售给了安徽省宿州、淮北下属的乡镇卫生院接种站点。赵某说,疫苗已经部门被使用,没有发生接种事故和不良反应。 “假如退货的话,公司会罚我,我这边通过QQ群,认识了一个叫庞晨(音)的,也是庞某下面的一个业务员,他说他那边有一些疫苗,我问了下代价,确实便宜,我想就进一点货,把我原来近效期报废的苗给补上。至于他这个工具没有冷链什么的我真的是不知道,说实话我也是受害者。”赵某说。 赵某报告记者,这批疫苗被庞某从山东菏泽发出,用大巴车捎带的方式,他去车站接货,冷链仅靠疫苗内的冰排。 赵某表现,拿货的话不需要查抄冷链环节。“基层运输还做不到实行监控这块,基本上就是他给我发货放冰排,基本能包管24小时的温度的。他放到大巴车上,我这边到车站去接,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的样子。” 收到庞某的疫苗以后,赵某并没有报告基层接种点这些疫苗的实际来源。 二类疫苗监管存漏洞 赵某表现,基层方面很难包管每只疫苗都用冷链运输。二类疫苗流通环节,在基层很多条件达不到,不可能每一支疫苗都用冷链车来运转,那样的话成本太高。 赵某表现一类疫苗也很难做到温度监控。“一般来讲,接种点领苗的时候,假如疫苗从上级疾控中央冷库出库,会有相关的温度记载,进入基层疾控中央接种点放入冰箱里之前也会做一次温度记载,一般都是人工手动记载。”赵某说,基层的接种点对温度记载的操作比较随意。 一支疫苗被三级加价 赵某报告记者,二类疫苗的管理各省不同。以安徽省为例,一支疫苗被三级加价。“医药公司供应省里,要加5%,省里要再加5%供应下面地级市,地级市再加15%供应下面区县站,区县站再加20%的冷链运转费供应基层接种点,这叫三级加价。” 赵某说,假如疫苗被报废,他就赔掉了公司供应省站的代价,而庞某这边给下线的都是“底价”,大大低于公司供应省站的代价。以针对初生婴儿的HIB疫苗为例,也就是侵袭性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代价便宜了10多块。 据央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