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展相比其他国家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国消费者在买车时对汽车的认知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就像标题说到的,许多人都还以为汽车越重越安全;实在,汽车发展至今,早已不是如此了!像这样的误区还有许多,小编接下就为各人揭晓吧!关于汽车安全性误区: 误区一:车皮厚就代表安全 汽车安满是各人买车时最关心的一点,汽车安全每每被各人以为汽车有几个安全气囊,有哪些安全措施,甚至连车皮的厚度也牵扯进来,以为车皮的厚度决定汽车的安全。实在这完满是一种认知错觉,在感觉到车皮很厚时人的潜意识就开始作祟,被以为汽车很安全,实在车皮的厚度跟汽车安全根本不搭边。 误区二:车越重越安全 其他环境不变,车重增加反而会使操控极限和制动性能下降,更不安全。举个极端的例子,一辆车难道只要在车里多放砖头就可以提高安全性?车重不代表安全,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厂家越发重视轻量化车身布局的研究,同时,不断有新型材料也在投入使用。我们说到高速公路行驶“发飘”一词时,不是因为单纯的车重了行驶就稳定了,底盘布局和技术才是关键。实际上目前A级车安全性比力好的高尔夫7,质量恰好是最轻的。 误区三:SUV比轿车更安全 许多人以为SUV的安全性比轿车的安全性要好。但SUV在中高速行驶有一大劣势就是因为重心高,弯道行驶会比力容易侧翻,而侧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对付雨雪天气多的地方尤其明显。以是这种谣言不攻自破! 误区四:碰撞后,变形越小越安全 实在好的安全性,应该是车上的吸能部件(包括保险杠、防撞杠等)通过形变和位移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确保乘员的安全。不要以为一些碰撞之后,变形很夸张的车就不安全,实在,你应该去看看碰撞之后的乘员生存空间,它会告诉到底安全不安全。 误区五:简配防撞钢梁,是厂家对消费者安全的漠视 防撞钢梁主要的作用是减少低速碰撞下车体的损伤,对付减小小碰撞的维修成本是有意义的,但对付真正威胁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没有作用。 误区六:美系车比日系车安全 就世界普遍环境来说,最安全的低价车,恰好是本田和斯巴鲁,都是日系,美国IIHS碰撞测出来的结果比奔驰宝马都要好。不外最不安全的车,也是日产和铃木。总得来说,看IIHS碰撞测试数据,平价车里面,第一档是本田,斯巴鲁,第二档是大众,福特,现代,道奇,马自达,三菱,第三档是雪佛兰,日产(日产的特点是轩逸以下的小车安全性很差,但天籁以上的安全性不错),铃木。 不外国内市场是有些不同的。国内日韩系(日系主要是丰田和日产的小车,本田不含在内)可能由于碰撞标准不够严格,和消费者缺乏安全知识的缘故,安全设置节省较多,会比国际市场再差一点。而德系因为有大量老车型得不到更新,普遍安全状况也比国际市场要差。而美系在国内市场确实安全设置相对较厚道,尤其是福特,以是相对好一点。不外总的来说,综合各车系照旧差不多,照旧应该主要思量具体车型和品牌。 误区七:三厢车比两厢车安全 许多人觉得两厢车追尾保护较差。这个实在没有什么差别。两厢车一般车尾会特别加强,以是许多时间虽然车身短,比同平台三厢车还要重,可以弥补缓冲距离小的劣势。真正有问题的是MPV和7座SUV的第三排,因为各种测试缺乏对第三排的考量,保护是很成疑问的。 误区八:自动安全比被动安全紧张 网上有许多人说自动安全好可以避免变乱的发生,比变乱发生了以后才用来减小变乱损伤的被动安全用处更大。以是许多人会优先选择ESP而不是侧气囊或者碰撞成绩整体更好的车。这个说法不是完全对。 市区驾驶,最危险的变乱每每是因为你没留意或者对方没留意,在路口一辆车垂直撞向另一辆车,这种环境下一般你是无法躲避的,此时侧气囊气帘和好的车架刚性就会很有效。 而在高速上行驶,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险情出现时,正确的做法是刹车撞上去,而不是急打方向盘(即使有ESP,照旧很容易侧翻),这种时间,好的车架刚性,和头部气帘、膝部气囊的配备,也比ESP更有效。 中速紧急避险,ESP有帮助,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环境,贸然变线,照旧可能会撞到侧面的车,造成更大的损伤。这种环境下,照旧应该优先踩死刹车。在有正面气囊,全车人都有安全带,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中的环境下,市区正碰根本不可能对乘员造成什么伤害。 ESP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是雨雪天气可以防止车辆打滑。对付北方一些地区,这个影响确实很大,ESP应该被优先思量。 总得来说,两者都很紧张,条件允许的话,照旧应该至少选择ESP和侧气囊都配齐的车型。 实在,对付汽车来说,安全与否起到至关紧张的是驾驶者,驾驶汽车永远都是安全第一,交通规则牢记于心才是驾驶者的重中之重,至于任何其他影响汽车安全因素的设置、造型都是次要的。好了,关于汽车安全的误区,小编暂时先写到这里!谢谢各人持续关注跟我试驾,我们会定期为各人分享原创内容! 跟我试驾,是一个更专业、更全面的试驾平台!在这里将感受到意想不到的试驾体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跟我试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