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化企业“走出去”应坚持精品化战略

查看: 634 | 评论: 0 | 发布者: qxvie

放大 缩小
简介: 刚刚落下帷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分展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自信与担当,对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利的分享、文化的交流有着深远意义,也诉说着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记者在采访工 ...

刚刚落下帷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分展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自信与担当,对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利的分享、文化的交流有着深远意义,也诉说着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记者在采访工商界人士和相关学者时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要先行的认同。如果说,“一带一路”建设是立足亚洲、欧洲和非洲经济贸易的通道,那么,重视其沿线各国历史文化的现代交集和共识,则是迸发其长远活力的关键所在。

文化融通为“一带一路”搭建“软”支撑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主旋律,文化融通、民心相通则承载更厚重的历史“。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促进东西碰撞互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互鉴。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是其他要素不能替代的。”完美世界CEO萧泓博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十分强调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文化企业的高管,萧泓表示,2000多年前,汉使张骞带着中华优秀文化出使西域,并走出一条流芳百世的丝绸之路。在现代,文化可以跨越地理障碍,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各国交流沟通。“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仅有经贸层面的合作,没有更深层次的对对方文化、传统、价值观的了解,这种合作就是‘无根之木’,根基谈不上坚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因素起到的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桥梁和润滑作用。”

“只有文化融通才能使民心相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也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扬,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把‘一带一路’沿线的民心连接起来,文化是最好的‘粘合剂’,这和我国长期以来推进的‘命运共同体’观念是一致的。”刘英还告诉记者,文化更有着“催化剂”和“加速器”的特殊意义。她认为,随着当今各国间文化互鉴的增多以及民众文化品位的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因素的提升将进一步催生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对活跃经济、互通贸易作用显著。

“此外,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其自身的大同观念也对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发展有着明显的导向性作用。这些最终也会使沿线百姓受益。”刘英说。

文化企业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力

实现人心相通,企业间的国际文化贸易,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走出去”相比政府主导的国家间文化交流更接地气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企业不仅繁荣着沿线的商贸往来,更传播着中华文化,热络着民心。

“全球化是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萧泓告诉记者,文化企业需要采取开放、融合的心态,并注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此过程中让文化融合、互动,让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让海外用户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才能让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在海外有更深的影响力。

在对如何更好地推进文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问题上,萧泓认为,坚持产品的精品化战略是核心。优秀的精品内容是提升中国品牌国外认知度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文化企业在挖掘中国文化,尤其是带有普适性的文化方面下功夫。此外,萧泓也肯定了高新技术的关键因素,强调在技术方面保持敏锐嗅觉,依靠新的技术占领先机,比如VR、AR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当然,参与全球互动分享、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时、借鉴先进经验和理念、建立自己的海外渠道、遵守所在国法律和文化风俗等,也是文化企业在‘走出去’中要考虑的因素。”萧泓补充道。“文化企业在具象地落实中国文化时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新动力。”

刘英对记者表示,鉴于多数文化企业的特殊性,它们在“走出去”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很重要,但在此基础上获得金融支持则更为关键。“可以适当地尝试通过债券、基金等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去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尤其是PPP模式能够在挖掘民间投资的潜力方面起到特殊作用。”刘英建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