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报 首页 试驾 查看内容

言论|从WEYVV7评测事件看国产品牌之路|界面新闻汽车

2017-8-7 23:39| 发布者: robot| 查看: 801| 评论: 0

摘要: 文|Tomcontra 这两天一个爆炸性事件登上了汽车新闻的最顶端:车评人“38号车评中心”拿到了全国首提的四辆长城魏派WEY VV7c 超豪版的量产车型的其中一辆(注意是量产车,是正经拿出去卖钱的车子,而不 ...

文|Tomcontra

这两天一个爆炸性事件登上了汽车新闻的最顶端:车评人“38号车评中心”拿到了全国首提的四辆长城魏派WEY VV7c 超豪版的量产车型的其中一辆(注意是量产车,是正经拿出去卖钱的车子,而不是试装车),并针对这辆VV7c的中配车型举行了评测。

38号提到了长城VV7c的车载电脑在均匀油耗和均匀车速上存在“人为作弊”的举动(当然还有这辆车的其它一些题目,但那些都不算是硬伤)。在此视频公布之后,有关此视频的微博、微信、媒体网站立刻爆发了大震动:原来并不是很劲爆、点播量也并不多的视频,一下子就被长城的公关团队用各种视频网站的规则漏洞给下线或屏蔽掉了,原来不大的事件,迅速升温为汽车圈内第一热点。笔者从一开始便一直在关注整个进展,到如今觉得可以就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事变的颠末,以及后续的一些影响。

(以下观点可能会有尖锐批评内容,如有不适还望海涵)

一、事件的具体环境

无论什么事件,我们都需要做的是还原事件的原貌,更要了解事变的真相。假如真相都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那么接下来的任何批评就都是架在空中楼阁之上般摇摇欲坠。

首先要说所谓的“车载电脑均匀油耗和均匀速度人为作弊”事件,我假如作为车评人,可以认定长城WEY VV7的车载电脑表现的均匀油耗和均匀速度与一般民众认知的均匀油耗和均匀速度计算方法不一致;假如作为一个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员(没错,这才是我真正的本行),这显着是一个颠末人为修改的计算机算法程序,而不是bug。

在汽车评测视频公布不久后,38号针对质疑立刻公布了一个有关题目的演示视频——视频中可以显着看到:当车辆开始行驶几分钟后,车辆的瞬时油耗和行驶时间都开始正常记录(其中记录前已经颠末数据重置),可当你行驶一段时间后,将车完全制止在路边。接下来的时间内,所有干烧的汽油全部不计入车辆汽油损失中——也就是说,原来应该慢慢增长的均匀油耗,如今数值制止不动了。

这种环境导致的效果,就是当你自己通过手动记录里程和加油站油枪表现的加油量数据算出的百公里均匀油耗(15L/100km),要远远超过电脑表现的百公里品均油耗(12.5L/100km)。这个环境很好表明,从软件工程看来,对付这个环境就是一个IF条件句解决的,伪代码如下:

IF 车速=0 THEN 总油耗量制止累加;ELSE 总油耗量累加

下面我们从事件的另一个主体——长城汽车的角度论述一下。根据我现在对付整个事件的了解效果,以及部分汽车圈内大咖反馈的相干确实信息,长城在这个事件中做了如下事变——首先,由于WEY品牌是一个长城在今年不惜重金打造的全新国产豪华品牌,长城从各处抽调人员组建了WEY的全新公关团队;然后在新车下线交付了四辆的环境下网络上一名真实车主爆出WEY VV7的相干题目,公关团队选择了压制删帖的处置惩罚方案;接下来此车立刻交由38号车评中心举行测试,在测试结论出现后公关团队通过部分本领、渠道委托完成了水军反驳、假提车感受文章、删除视频等相干举动;到现在为止,WEY高层(包罗魏建军本人)已经知晓相干视频,于是制止了原公关团队的统统举动,并初步与车评人举行了沟通,现在在等待官方的最终效果中。

二、长城在这次事件中暴露的题目

这件事儿的概况就是云云了,接下来我谈谈我自己对付整个过程中看到、想到的一些东西。先说结论:这件事儿在我来看,结论就是WEY研发团队存心为之;WEY公关团队危机处置惩罚水平低下;魏建军则是这统统题目的原点,要负向导责任。但请注意,这三句话不是从字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请我会在本节中表明前两句;在下节中表明最后一句。以是,接下来的内容是重点、关键点,大家一定要仔细看。

说这个题目是WEY研发团队存心为之一点也不夸张也不过分——由于任何一台车辆的行车电脑都必须颠末主机厂研发团队的手。这么说吧,一个主机厂可以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甚至可以没有自己的车身底盘(比如RUF);但假如连行车电脑的标定都没用了,那基本上这个厂子就只能叫“组装厂”而不是“主机研发厂”了。

WEY VV7作为一个连发动机、变速箱都要求来自己研发的全新汽车品牌,在现在行车电脑控制一体化的今天(车辆的各个控制芯片其实是和行车电脑集中在一起的,这也是现在的研发趋势——以便于数据收集和整体调校),你跟我说WEY VV7的行车电脑云云标定研发团队却不知情……那这个标定是谁做的呢?外包团队?就算是外包团队的话,那WEY团队总得对外包项目举行测试验收的吧,难道测试团队也漏掉了?还是说测试团队也是外包的?

以是,这事儿从原理上不用说,在有云云显着的证据下,所谓的“研发团队不知情”、“这是研发团队的另一种标定模式”等一系列说法完全是不成立的。我猜想这个标定方法一定有开发大概测试往上反应过,但一定有高层授意按照这个逻辑举行标定。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吉利博越也被爆出有相同的行车电脑标定题目,但吉利立刻推出一个行车电脑软件升级包来解决了相干题目,就说明这个题目一定会颠末研发团队的手,即此题目是一个人为干预过的题目。

但为何吉利博越的环境几乎不为人知,但这次的事件就迅速扩大化、事态化了呢?一方面,我们需要承认车评人的评测让原来在阴影中的事变暴露在了阳光下;另一方面,公关团队在危机处置惩罚上的无能才是当前环境的罪魁祸首——任何车都不会有题目的,在面对题目的时候,选择是掩盖题目还是解决题目,是考验一个公关团队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这次的事件中,公关团队的举动我给的结论就是小学生水平——这种显着可以表明为“我们标定的计算模式跟其它车型不太一样,未来可以参考民众意见举行调整”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案,连我都能想到的事变WEY公关团队却没做(真的,哪怕上面那句话的表明在专业人士看来十分牵强,但在没有证据的环境下,这么表明绝对说得过去),而是采用了已颠末时几十年,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欲盖弥彰的办法来解决当前的困境:限制言论。

但要知道,这两天就这个举动,各个批评都会引用JK罗琳在哈利波特中的一句名言,我也愿意再引用一次:“想让一个事变成为民众关注的话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禁止谈论它。”没错,越是公关团队想要掩盖的东西,民众越是会有好奇心会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于是,在优酷被禁后,人民群众发挥了“求老司机发车”般的主观能动性,在B站等各大非主流汽车视频网站上对这段视频疯狂的转发,原来很多不知道38号的人一下都知道了……WEY公关团队弄了半天,最后花了大价钱举行的公关举动全都打了水漂成了无用功。我想,除了能力低下,应该没有第二个词来形容这次的危机公关举动了。

三、长城乃至国产物牌现在的困境与机遇

虽然没有相干的证据,但从昨天我从确切渠道获取到的准确效果可以说明,上面的举动长城WEY团队多多少少都有涉及。那么,我们往最好的方向上去想——假设开发团队真的不知情,而这次的效果是公关团队的自作主张的话,那么我为何说魏老板要负向导责任呢?

答案是“企业文化”四个字。长城无论如何,能从一个小小的地方性汽车品牌做到现在的国产一流品牌,其企业的向导者必然在一些地方有过人之处。然而正由于此,长城内部开始出现了一种“英雄化团队”的弊病——举例来说,当A车企的高层把A车企打造为一流品牌之后,A车企的基层团队就有一种“向导的决策都对”的心态。于是基层就拼命的报喜不报忧——只要高层不知道,那产物就是没题目。

听起来很可笑,不是么?讽刺的是,这样的事件就在我们的眼前发生了。就我了解的非常准确的情报——魏老板是直到事变闹大了之后,才从单独的渠道获取了事件的整个报告:包罗视频、口碑反馈、公关举动等等统统的资料。也就是说,这辆WEY VV7的整个研发上市过程里,直到本次事件开始前,没有人跟魏老板说过这个车有什么样的题目。这就算是好的,更可怕的是,相比于长城在事变发酵之后的快速反应和及时挽回的举动,国内很多B、C、D……等一系列的主机厂甚至会采取“我知道题目就在那里,但我就是不改”的态度。而造成这种自下而上的‘捧杀’的企业文化,难道企业向导人不该去反思何以至此呢?

四、消费者应如何看待本次事件

事件我就批评完了,以是如今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说说这个事件的影响了。假如前面的看不懂大概不想看,直接翻到这里看结论:

1、本次的题目跟车辆的任何可靠性、安全性、性能表现、内外驾乘表现……等一系列车的相干指标无关。虽然说这辆车在油耗表现上的确采用了“不符合一般常理”(我们暂且这么说)的表现方法,但就算把这个题目抛开,整车的油耗水平依旧并不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以是此次事件不影响对付这辆车的任何性能评价。

2、本次事件主要影响的在于品牌的口碑——试想一下,一个连油耗表现都会采用特殊本领的品牌,未来一旦车子有题目,是否也会采取相同的本领来对付消费者呢?作为消费者,后期养车信心的下降是这次事件造成的最大损失。

3、会不会是这次车评人存心找茬黑主机厂?我的看法,不是。就本次事件来看,38号指出的这个题目已经是由于“实在忍受不了”才会特意点出曝光,实际上,就现在国产车来说,整个车评圈都还是尽量的抱着鼓励和包容的态度的。举个例子:我近期测试过的所有国产车——宝沃BX7、广汽传祺GS8、长安CS95……包罗这次的WEY VV7在内,圈内人士都指出最近的国产车存在着“第三排不如第二排,第二排不如第一排”的通病,即第三排大概后备箱的钣金工艺、内饰材料、装配水平等一系列基础指标都不如第二排做得好,第二排又都不如第一排做得好。但几乎没有任何一位车评人会在这个上面揪住国产车不放——由于没必要。

4、作为消费者我们要从本次中学会什么?从我自己本身来看,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你所知道的汽车资讯平台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所谓的大V车评人、真实车主故事、买家秀等方法都有充值的可能。我们能相信的,踏实学习的知识、长年累月的经验、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一点点的运气。作为消费者,在不了解产物时自然需要车评人、真实买家等方法来获取资讯,但一定要带着质疑的精神,带着题目去看每一辆车。任何迷信主机厂大概车评人的举动都会给一辆汽车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而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最想表达的观点。

亡羊补牢尤未晚也——重要的不是事件、争论、教训,而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更多专业报道,请点击下载“界面新闻”APP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