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有甲醛 玻璃用膜藏隐患 □ 本报记者 霍一夫 近日,上海质监部分公布两项汽车相干产品风险监测结果:部门汽车内饰样品甲醛释放量超标;部门汽车玻璃用膜存在宁静隐患。 本报记者 王嘉摄 据悉,乘用车内饰质料,如仪表板等塑料成品、宁静带等布成品、密封条等橡胶、脚垫等含粘胶剂的复合成品散发的有机挥发物、醛酮类物质以及散发的气味可能成为车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存在质量宁静风险。 为评估上海市乘用车内饰质料产品质量宁静状态,上海市质监局对本市生产领域的乘用车内饰质料开展质量宁静风险监测。凭据相干标准,对乘用车内饰质料产品散发的有机挥发物、醛酮类物质(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以及气味等项目举行了风险监测。 据悉,本次风险监测共收罗50批次样品,经查验,3批次不符合上述要求,存在宁静风险。其中1批次产品的甲醛、乙苯、二甲苯不符合,1批次产品的甲苯、乙苯、二甲苯不符合,1批次产品的甲醛不符合。 此外,上海质监局在开展汽车玻璃用膜宁静风险监测时发现,玻璃用膜存在宁静隐患。 据了解,汽车玻璃膜的三大重要功效是隔热防晒、阻挡紫外线、防止玻璃意外爆裂时伤人。市场上的汽车玻璃用膜质量良莠不齐,品种繁多。消费者假如选择不当或使用了劣质膜,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影响行车宁静。 为评估汽车玻璃用膜质量宁静状态,上海市质监局对本市生产、销售的汽车玻璃用膜开展质量宁静风险监测。凭据相干要求,对汽车玻璃用膜的膜面外观、可见光透射比、可见光反射比、紫外线透射比、颜色辨认、太阳能总透射比、光学性能偏差等项目举行风险监测。 本次风险监测共收罗10批次样品,经查验,5批次汽车玻璃用膜不符合要求,均为汽车前风窗玻璃用膜,其中有1批次产品可见光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不符合要求,1批次产品紫外线透射比不符合要求,3批次产品太阳能总透射比不符合要求。 上海质监局表现,可见光透射比过低的膜,会导致驾驶员看不清楚车外的物体,直接影响驾驶员对行驶环境的视察,导致行车中存在宁静隐患。紫外线透射比和太阳能总透射比高的膜,起不到阻隔紫外线和热量的作用。 为此,上海质监部分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置内饰件或对车辆举行维修时,为确保质量,避免选用“三无”产品。对车辆举行维保时,可选用汽车内饰用水基聚氨酯粘合剂,降低内饰质料气体的散发。购置汽车脚垫后,最好在通风处放置1~2周,再放入车内使用。 关于如何选购到符合质量宁静的汽车玻璃用膜,上海质监局表现可以通过4个简单的方法辨认膜的好坏:(1)剪取一小块膜,透过膜视察远处的物体是否清楚,或者把它放在白纸黑字的背景上视察字迹是否清晰;(2)将膜置于红外灯或碘钨灯前,用手隔着膜感觉温度变革,假如温度变革快,则隔热性能不佳;(3)用软布擦拭膜面,有褪色和明显擦痕的膜为劣质产品;(4)撕开背膜闻气味,劣质膜的胶层残留溶剂较多,有异味。 上海质监局建议消费者,要到正规的商家购置品牌产品,选购时,要查看产品是否有相干信息的标识,比如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商或代理商等,并索要产品性能参数数据,信息不明或不能提供性能参数的产品谨慎购置。 《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