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黔南:因地制宜发展两山产业 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查看: 479 | 评论: 0 | 发布者: robot

放大 缩小
简介: 黔南:因地制宜发展两山产业 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来源:贵州日报2016-04-15 09:05   近年来,黔南州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山地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和山地旅游业,加快“两山”产业与大数据、“互联网 ”等新业态 ...
黔南:因地制宜发展两山产业 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来源:贵州日报
2016-04-15 09:05
  近年来,黔南州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山地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和山地旅游业,加快“两山”产业与大数据、“互联网 ”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以山地农业助推山地旅游,以山地旅游带动山地农业,促进农村群众脱贫致富。
  长顺 产业发展“藤缠树” 农民脱贫有奔头
  4月初,长顺县石板村凤凰坝生态农业体验园,村民王森林家的果园里苹果花开,枝繁叶茂。果园里的野花也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春天的阳光里,沐浴和煦的春风。
soso_tc_slider_img
  长顺县紫王葡萄扶贫产业园
  王森林家种了60亩苹果、10亩梨,还有35亩鱼塘,是石板村的种植养殖大户。几年来,他先后带领王玉成、李金贵、王森华等5户群众搞起种植养殖,实现脱贫致富。随着果园规模扩大,王森林计划再为王森绿、王森富等5户村民提供果园管理岗位,带动他们在两年内脱贫致富。
  王森林和农户的这种关系,被长顺县的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藤缠树”。
  “藤缠树”模式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等为“树”,以贫困农户为“藤”,采取多种方式,将“藤”和“树”利益联结起来,多种经营,形成“藤缠树”利益共同体,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藤缠树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龙头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目的在于创建和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 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搭建起脱贫平台,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这样解读“藤缠树”模式的设计理念。
  近年来,长顺在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藤缠树”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探索出了生产发展型、务工就业型、入股分红型、能人带动型等四种成熟类型。
  生产发展型——围绕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产业四宝”等产业优势,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通过示范大户进行引导,积极鼓励贫困农户自主发展,增加产业对贫困户的覆盖面。借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大户的规模、品牌和销售渠道“长板”,实行“技术服务、管理水平、市场销售、经济效益”四包责任制,补齐贫困农户技术、管护、销售的“短板”,实现利益双赢。
  务工就业型——对无资金、无土地的贫困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基地和全县工业企业厂矿进行务工就业,保证贫困人员具有相对固定的务工收入实现脱贫。通过人社、农工等部门组织开展“绿色证书”专业培训,组建相应的农业专业队伍,让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取得一技之长,进而通过务工就业增加收入。
  入股分红型——采取“转包转租、入股流转”等多样化方式,鼓励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将土地流转,将产业打包“托管”,与龙头企业或种养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抱团发展产业。或者将贫困农户扶贫生产资料、扶贫专项资金等直接折算成股份入股,由贫困户直接持有股份。同时将有劳力的贫困农民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在享受股份分红的同时,拥有一定的务工收入。
  能人带动型——发挥农村能人带动作用,鼓励农村有思想、有技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组织若干贫困农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由贫困农户负责具体生产活动,能人提供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和服务及市场拓展,通过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今年,长顺县计划组织动员2000户8500个贫困人口通过“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参与产业发展,确保人均月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到2018年,确保有9000户贫困农户通过“藤缠树”模式,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
  罗甸 龙头企业来引领 产业园区扶贫急
  罗甸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治理区和麻山重点扶贫区”两区腹地,是全省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近年来,罗甸县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设现代特色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县。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罗甸县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引领,推动扶贫产业园区化发展,建设标准产业园20个。
soso_tc_slider_img
  罗甸县麻山腹地高效蔬菜产业园工人在装运蔬菜
  在逢亭镇罗甸县麻山腹地高效蔬菜产业园,引进广州海特等龙头企业,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用肥、统一收购、统一预冷处理,统一包装、统一贴牌、统一销售”的模式进行示范带动,引导农户优化品种结构,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实现错季上市,提高产品价格。今年,园区预计可向省内及粤港市场提供商品蔬菜6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帮助周边1361户5049人实现脱贫。
  龙坪镇罗甸县新中盛火龙果农业观光园,采取由政府引导,企业流转农户土地集中开发后,再返包给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建立了“政府搭台、农户参与、企业运作、合作社服务”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园区已组建专业合作社1个,覆盖当地群众554户2474人,其中贫困户131户539人,186人通过务工实现脱贫。
  新中盛火龙果农业观光园是罗甸县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省级)的核心区,2013年由北海新中盛集团公司和深圳华源兄弟实业公司合资兴建,投资1.3亿元。
soso_tc_slider_img
  海升集团罗甸麻山扶贫精品水果产业园正在建设中
  该园区充分发挥临城、临水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休闲旅游、康体养生的农旅结合观光园,促进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预计到2017年,园区年接待游客4万人以上,可解决周边20余户100余人就业。
  在县城,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带动了201户890人脱贫。从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后,解决128名贫困人员就业。在信邦公司的影响带动下,艾力康、君之堂、益佰等6家制药企业先后入驻罗甸县,建设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和原料基地,促进了艾纳香、砂仁、米槁、何首乌等中药材的快速发展。目前,罗甸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万亩,年产值8400万元,药农户均收入13972元。中药材种植涉及9个乡镇6012户2.53万人,其中贫困户1203户5079人实现脱贫。
  信邦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中药材GAP种植、新药研发、药品GMP生产、销售及医疗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于2010年成功上市。
  下一步,信邦公司计划与罗甸县政府各出资500万元建立中药材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有种养意愿的贫困户和种养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农户、大户 贫困户”等模式,新增中药材种植2万亩,逐年带动6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大项目的带动,大产业的引领,好政策的扶持,为罗甸产业扶贫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可靠保障。经过多年努力,罗甸县培育出了蔬菜、水果、水产、经济林四项产值过亿元的绿色产业,共有32家企业与120余家合社参与经营,带动农户超过14万户,实现农业总产值20.22亿元。其中,1.9万名贫困人口通产业化发展实现脱贫。
  叔侄同搬迁 依然做邻居 ——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4月,春暖花开。罗永华的心情像花儿一样美丽。
  4月5日,他们一家四口搬进了位于惠水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体幸福楼2单元的新家。
  新家100平方米,政府为家里添置了电视、抽油烟机、电饭锅等家电和沙发、床、桌子等家具,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完全可以“拎包入住”。罗永华很开心,“锅碗瓢盆和窗帘,都是政府免费给的。”
  让罗永华更高兴的是,叔叔罗仕元一家就住在对面,“我们两家本来就是房子挨房子的,搬过来住面对面,还跟原来一样,真的很好。”
  罗永华和罗仕元叔侄都是惠水县王佑镇火塘村的村民。火塘村地处麻山地区,交通闭塞,生产生活环境艰苦。
  近年来,惠水按照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优先搬迁、群众积极性高优先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搬迁、生态修复和耕地保护区优先搬迁等原则,制定出台鼓励群众搬迁、优先就业创业等政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火塘村成为惠水县2016年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和罗永华叔侄两家一起搬出大山的,还有同村的12户贫困农户。他们多数是亲戚邻里,搬出大山后,依然住在同一个地方。
  搬进新家刚安顿好,就业部门就为罗永华联系了附近的家具厂上班,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叔叔罗仕元则在小区找到一份环卫工作。
  惠水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体是2015年12月2日开工建设的。该县按照县级领导“包发动、包服务、包就业、包脱贫”,镇(街道)领导“包迁出、包精准、包指导、包服务”的原则,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万人帮万户”工程,在经济开发区筛选出符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并根据移民劳动力情况进行分类识别、统筹安排、精准到人,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惠水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依托惠水经济开发区企业发展,能为移民提供不少就业岗位。开发区通过企业、人社、职业学校等合作,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精准培训,安排或推荐移民进企业、公益性等岗位,引导移民群众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创收、多门路致富。
  2015年,惠水县通过易地搬迁、产业帮扶等方式,共减少贫困人口2.2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初步成效。(作者:文/陈毓钊图/陈慧)
  (编辑:罗春菊 审核编辑:邹骐聪)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