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钱太少——走出消费误区 家用汽车消费误区 现在人们在汽车的选购、使用和维修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再加上部门厂家、经销商的告白误导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滞后,很多人花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元购车却买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消费者在购车和使用过程中,重要存在以下误区。 1购车时未充分思量使用、维修等费用。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必要大量费用来支持,重要包括燃油、过路、保险、维修保养和其他不可预见的费用。差别的车型使用费用相差悬殊,尤其在燃油和维修保养方面。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一般来说,一辆车价为12万元的轿车在正常行驶6年之后,其种种花费累计就将超过当初的车价。 2差别的车型使用费用相差悬殊,尤其是在燃油和维修保养方面。 以油耗为例,一般来说,13升排量的小型车每小时90公里等速油耗约为每百公里6升,城区事情状态下油耗为每百公里8~10升,而排量3升以上的豪华轿车油耗至少要翻一番。然而,一些厂家在告白宣传中宣称的油耗与现实使用的油耗差距很大,其重要原因是厂家给出的数据是每小时90公里的等速油耗,而这种事情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在市区塞车的时候,时速每每不足5公里,其出入很大。 3为省钱购置低于正常价位的“特价车”。 现在,在汽车市场上,正规的汽车制造商对特许经销商在产物代价上控制得非常严,违规者会受到严厉的制裁,乃至取消特许经营权。从这些经销商手中买车,虽然代价上没有什么折扣,但产物质量和售后办事都让人放心。而另一些经销商推出的低于正常价位的特价车却暗藏着很多“杀机”。这些车降价的原因有些是经销商急于收回资金,但更多的是由于汽车本身存在种种题目,好比抵债车、库存车、变乱车等。 4购置手续不全的入口车乃至走私车。 一些从差别渠道入口的车存在着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种种缺陷。这重要是由于各国的法规差别,因此即使是同一车型出口到差别国度的车,配备也会有所差别。好比,一些销往环保法规比较宽松国度的车型,只装了电喷发动机而没有三元催化装置;出口到加拿大和北欧国度的车型为适应当地情况,即使在白天大灯也主动点亮;而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的很多车都不带后雾灯。这些车如果不经过改装,都无法在国内行驶。这类车每每难以通过正常途径入口,部门消费者或贪便宜或图方便购置此类车,在上牌照、安全行驶等方面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 5受虚假告白误导。 部门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的汽车告白在性能、价位与技术等方面掺杂不实之词,花言巧语,误导消费者。 6购车时太过看重发动机性能。 部门消费者太过看重发动机的排量,将其作为首要因素来思量。现实上,发动机并不能代表整车的性能。 7车内装备贪大图全,汽车装饰随心所欲。 很多人不切现实地要求小型车上拥有大型豪华车的装备和功效。而这些功效现实并不必要,反而增加了车辆的购置费用和使用维护费用,车子的油耗和故障率也会增加。 8车辆的保修限期必要关注。 大多数车型的保修限期是2年或行驶满4万公里,而有的车型保修限期只有1年或行驶满2万公里。同样的保修期,有的厂家办事非常好,除了变乱和人为损坏,其他的题目全纳入保修范围;而有的厂家即使是规定范围内的保养也百般刁难。多数车主不会修车,若购车时选不好具体车型和销售商,保修题目就会接踵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