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报 首页 快讯 查看内容

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更适合中国?

2017-6-12 19:06| 发布者: robot| 查看: 1208| 评论: 0

摘要: 凤凰汽车评论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看官要问了,增程式混合动力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点说,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一种串联式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不同于多见的并联式混动车,增程式车只用电机驱动,而不使用内燃 ...

凤凰汽车评论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看官要问了,增程式混合动力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点说,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一种串联式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不同于多见的并联式混动车,增程式车只用电机驱动,而不使用内燃发动机举行驱动。对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内燃发动机的唯一作用就是驱动发电机发电,为电池充电,驱动电机或为其它用电设备,如空调,取暖,12v电源等提供能量。

现在最为有名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当属通用雪佛兰旗下的沃蓝达(Volt),这款车就是采用了串联式的混动体系。不外这款车在中国的大街上应该照旧属于珍稀动物,相比之下,那些采用了并联式混动体系,既可以用电机驱动、也可以用内燃机驱动的并联式插电混动车,好比比亚迪的秦、上汽的荣威550之类的则可以算得上烂大街了。

那么题目来了,在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貌似在中国还没怎么流行,我凭什么说说增程式混动得当中国呢?

第一,技术难度更低(相比并联式的混合动力,好比采用双模驱动的秦)。

增程式混动汽车,固然装了两个动力,即电机和内燃发动机,但事实上却只有一套驱动体系,那就是电机驱动。而并联式的混动汽车,却要采用两种模式举行驱动。两套体系所带来的难度可远不止1+1那么简单。我们可想而知,无论是在结构照旧控制方面,并联式的混动汽车都需要完善的发动机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变速器控制技术、电池管理技术等非常复杂的技术来共同支撑和配合。并且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设计和控制方面的要求要比传统车更高。

更麻烦的是,在并联式的混动范畴,还存在大量的技术壁垒。而造成这些麻烦的源头就是日本丰田。丰田在并联式混合动力方面的起步非常早,所取得的成果也相当多。好比普锐斯就是一个成功的车型,固然不能插电,但也是油电两种动力都能驱动。而丰田为了保持在这个范畴的优势,设置了许多专利技术壁垒,导致后来者们在研发过程中的每一项关键技术,几乎都会碰壁,也是心酸。(PS:以是说荣威550混动能做成为样,突破重重停滞,简直就是奇迹。)

以是,我们研发并联式的混合动力研发难度之大,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单薄,与此相关的关键技术大多在外国公司手中,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专利停滞。

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的是串联式,难度相对就要小得多了。从驱动原理上,串联式的混动几乎与纯电动没有太大区别,本身的难度就要低得多;另外,串联式范畴也没有那么专利停滞,不会到处碰一鼻子灰。

第二,配套难度也更低。

不得不承认,固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中国的汽车工业基础照旧无法与全球先进程度相比。虽说像混合动力如许的新能源范畴,已经可以避开许多我们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的短板,但依然照旧有很多方面是躲不开的。

你可以觉得,由于在起步时间上差距不大,以是在电驱动方面,我们与国际程度的差距也不会太大,但在内燃机驱动方面呢?如果是并联式的混合动力,不但用电力驱动,还要用油,内燃发动机仍然是绕不外去的一道坎。要知道,我们与丰田如许的混合动力强者之间的差距,不但是在混合动力控制方面,也在内燃发动机方面。面对着如此大的技术差距,以是更多的中国车企,干脆直接就选择了纯电动。

但是,如果是用增程式混合动力,那么汽车对内燃机的要求就一下子低了很多。毕竟,内燃机只是用来给电池充电,当汽车事情在最佳转速区间,电池就可以在为直接驱动车辆的电动机提供能量。以是,要胜任这个事情,我们并不需要多么先进的内燃发动机,只需要技术足够成熟可靠就可以了。并且,以前在传统动力车上很被看重的什么最大功率、峰值扭矩之类的指标,通通都变得没有意义了,只要在最佳转速区能好好地平稳地事情就行了。

是的,增程式的混动汽车,由于内燃发动机不参与驱动,只是为电池充电,以是就设计和控制技术而言,比传统汽车上的内燃发动机要下了一个台阶,题目要好解决得多!并且,由于增程式混动汽车对燃油驱动不作过高的性能要求,那么在传动方面也就相应的降低了指标,因此可以对传动举行大力简化。如许一来,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更可以减轻配套的压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增程式混合动力,要比并联式混合动力,更得当技术程度与配套能力都相对单薄中国汽车工业现实。

第三,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依赖又远远低于纯电动汽车。

这一点很好明白,纯电动汽车面对的最大难题是什么?里程焦虑啊!只要一天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完善,那么市场就一天不会对纯电动汽车完全敞开怀抱。毕竟,照旧会有许多人担心半路没电并且充电无门的情况发生。

插电式混合动力(不论是并联照旧串联)就没有这么尴尬了。首先是可以在出门前充电,在路上没电了,万一没有充电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用油,增程式混合动力就能通过内燃发动机来举行充电,把油变成电。以是,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完全不用受制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技术方案更切合“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大趋势。

纯电动力由于能实现零尾气排放,并且电能的来源也非常多样,以是必然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而现在由于技术瓶颈、设施瓶颈等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因此,插电式混合动力就成了传统动力与纯电动力之间的过渡。而增程式混合动力又与纯电动力一样,都是只用电机驱动,因此两者在技术方案上更为相近。以是,在增程式混合动力绝对切合“终级目标”的大趋势。

我们可以如许明白,相比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只不外是多了一个内燃发动机帮忙发电而已。也就是说,等到我国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之后,只要把一款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内燃机拆掉,就可以直接变身为一款纯电动汽车(当然整车重新匹配什么免不了的)。至于像比亚迪秦如许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可就做不到如此潇洒了。以是,增程式混合动力,更切合汽车新能源的大方向。

第五,减排机理更简洁、减排更可控。

与并联式混合动力相比,增程式的节能减排的机理更为简洁。并联式混动的经济性与各子体系的技术程度、控制策略及整体优化切切相关。而增程式节能减排主要取决于增程发动机。而增程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总的来说,增程式混合动力,不但更加切合现在中国汽车的使用环境,也更能适应单薄的技术能力和配套设施,并且还顺应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方向。很难想象我们能自主地开发出一款世界顶尖的并联式的混合动力汽车,但我们却很有可能生产出世界一流程度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因为,它更得当中国技术现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