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力帆股份在否定骗补之后不到一个月,发布通告认可公司骗补一事。财务部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举行普查,始于2015年年底。部分骗补公司名单于今年一季度陆续被披露。力帆股份对此多次作出回应,澄清公司不在被查处名单中。这令上市公司的诚信扫地,投资者用脚投票。 力帆股份陷“骗补门”,这件事情在坊间早有传闻,但公司数次否定被列入处罚名单。凭据财务部的处置惩罚关照,财务部参与观察时间在2016年2月,力帆股份可谓对被观察一事心知肚明,明知接到处置惩罚关照只是早晚的区别。但在几个月内未对投资者做任何风险提示,甚至将诸多机构投资者也蒙在鼓里。 名誉遭考验 10月11日,力帆股份通告称,其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近日收到财务部下发的处置惩罚决定,力帆乘用车申报2015年度中心财务补贴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条件车辆共计2395辆,涉及中心财务补贴资金达1.1408亿元。凭据《私人购置新能源汽车试点财务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30号)第十六条等相关规定,对力帆乘用车上述2395辆新能源汽车中心财务不予补贴,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心财务补贴资金预拨资格。 凭据“财务部关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资金专项检查的处置惩罚决定”,财务部参与力帆股份的时间是在2016年2月至3月。财务部正式签发这个处置惩罚决定的日期是在9月13日,正式印发是在9月21日。此中,在信息公开选项上,该关照注明“依申请公开”。在接到这份处置惩罚关照后,上市公司有信息披露的义务,这也为力帆股份最终向公众认可骗补一事作出硬性规定。 该关照上注明观察时间是在2016年2月至3月期间,这也许能够足以表明,为何力帆股份从2016年年初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出现断崖式下跌的背景,就是财务部的参与为公司的骗补形成高压,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产销数据中的泡沫被刺破,则呈现出今年以来单月新能源产销量骤降的态势。 数据虽越来越真实,但公司对舆论则表现得不那么真诚。 早在2015年年底,央视曝光一批涉嫌骗取新能源补贴的公司名单,此中包括力帆股份。此中重要提到2015年12月当月的产销量超过2015年全年的50%。当即,公司公开否定有骗补行为。 而在这期间,媒体数次对新能源骗补企业名单举行报道,多家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被曝光涉嫌骗补。 9月份,财务部通报了新能源汽车“骗补”5个典型案例,涉及中心财务补贴资金逾10亿元。同时公布了对“有车缺电”和“标识不符”,以及闲置车辆的问题企业处置惩罚办法。同时有舆论质疑力帆股份也涉嫌骗补。对此,9月11日晚,针对媒体报道的子公司涉骗补一事,公司称不在财务部曝光的5家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之列,此外暂未收到其他相关关照。如此明确的否定公司涉新能源骗补,几乎等同于一叶障目。 从产销数据上看,力帆股份早已在数据上变相认可公司在2015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新能源业务井喷存在巨大泡沫。 代价惨重 据Wind资讯,力帆股份在2015年12月的产销数据中表现,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成井喷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880辆,销量为8054辆。2015年11月这两个数据分别为3492辆和2830辆。而再看进入到2016年以来的数据,可以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2016年以来的累计产销数据,几乎还不及2015年11月单月的产销量,更无法与2015年12月的产销量相比了。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数据对于公司来讲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公司将得到巨额的财务补贴,还直接影响公司的资本运作。 就在产销井喷的2015年第四季度,力帆股份倾力筹备定增事件。凭据公司通告,这个定增预案起于2015年5月,拟不高于每股12.08元的代价增发股票,计划募资金额不超过52亿元。公司表示,这笔资金有5个用途,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芯和电机项目等,还包括偿还公司的银行乞贷和公司债券。 配合当时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和公司宏远的定增蓝图,力帆股份股价一路飙涨,从2015年9月的每股9元涨至2015年12月的18元。 但奇怪的是,就在2015年年底,央视曝光质疑力帆股份涉嫌骗补之后,公司回应并无此事,而公司在随后一个月的产销数据出现跳水。在去年那份52亿元的定增方案基础上,力帆股份做出明显的调解,公司在7月21日通告称,考虑到目前宏观环境、资本市场整体情况等诸多因素,公司对此次非公开刊行股票方案举行相应完善及修订,公司此次拟召募资金总额由不超过52亿元下调为不超过28亿元,刊行数量上限由4.30亿股下调为2.68亿股,刊行代价由11.88元/股调解为不低于10.46元/股。经调解后,公司此次募投项目变更为: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汽车16亿瓦时锂电芯项目、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发项目、偿还部分公司银行乞贷,拟投入召募资金金额分别为7.2亿元、8.9亿元、3.5亿元和8.4亿元。 伴随定增规模下调的,是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大幅下降。据Wind资讯,公司在2016年1月的产销数据表现,新能源汽车产量1237辆,销量590辆,环比降幅分别为82%和92%。2月份这个数据分别为785辆、204辆,3月份这个数据分别是166辆、231辆。4月份这组数据为52辆、395辆,5月份的数据继续下降。 这种产销双降的态势在今年以来一直延续。与去年的产销两旺态势可谓天壤之别,但公司始终未对如此大的反差做出过任何表明,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令公司也付出惨重代价。 近期公司股价持续下跌,股价已经跌破定增刊行代价,恐令定增事件再次泡汤。另一个代价,就是处罚对公司财务造成的直接影响。 力帆股份称:“对2395辆新能源汽车中心财务不予补贴,将可能导致对力帆股份自2015年始至2016年上半年的业务收入及税前利润等重要财务指标举行追溯调解,此中对2015年度业务收入及税前利润涉及减少约为4689万元,对2016年度业务收入及税前利润涉及减少约为6719万元。” 力帆股份半年报表现,今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9亿元。毫无疑问,陷入骗补丑闻的力帆股份,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舒服,公司将承担失去投资者信任的诸多代价。 新金融记者 李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