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谈公车改革:严防"拿钱坐公车" 随机应变制定尺度 天下人大代表、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副会长朱海燕。(资料图) 天下人大代表、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资料图) 正义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谢文英)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如何保障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两会上,多位天下人大代表针对公车改革中出现的题目提出发起。 公车改革主要是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样平常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职员自行选择社会化方式出行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安徽省于2015年启动省、市、县、乡(镇)四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事情,天下人大代表、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副会长朱海燕在调研中注意到,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题目值得关注。 最突出的是车补的公平性。朱海燕说,依据公车改革方案,车贴尺度按照公务员级别确定,级别高的车补就多。但实际上,往往职级高的公务职员外出少,而职级低的公务职员可能外出很多,这就造成级别上的不公平。而有的岗亭外出多,有的岗亭外出少,假如一刀切,就会造成岗亭上的不公平。 天下人大代表、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发现,改革对大众交通发达的地区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付位置相对偏远、大众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就会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没有更多代步交通工具的环境下,机关干部正常的事情开展和出行难以保障,一旦出现紧急环境,就更难应对了。 孙建博说,从绝大多数县及县以下基层组织实施改革的环境看,公务用车仅可以或许维持事情运转。假如取消一样平常公务用车,参照中心和国家机关公车补贴尺度测算,在县及县以下实行公务交通补贴所需用度,将远远高于现有公务用车运行用度,这对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将造成较重的负担。孙建博认为,在基层公车改革过程中,必要强调随机应变、统筹规划。 此外,凭据改革方案,必要保留的是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亭车辆及其他车辆,但是并没有界定何为“其他车辆”。“这就形成了可以变通的‘口袋规定’,什么样的公车都往里装。”朱海燕说,由于缺乏监管,有的单元甚至出现了公务职员拿着车补坐公车的环境。 朱海燕向大会提出具体发起。首先是科学论证,车补尺度的制定要凭据实际事情必要,结合级别和岗亭环境。其次要严格执行公车配置尺度,杜绝单元超规格、超范围配备公务用车,杜绝领导干部“既拿钱又坐车”现象,以及个别公务职员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