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作者丨GA工作室 MQB,三个字母拗口的组合,却在不知不觉中,为大家所耳熟能详。其全称Modular Querbaukasten,是大众团体用以取代现有PQ平台的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 虽然说起来玄乎,但实际上平台化就像乐高积木。拆拆装装之间,就能在相似的基础上搭出超人、X战警、蝙蝠侠和霸天虎。尺寸变化越发灵活的MQB平台覆盖了从A00到B级等四个级别的车型,并在产物规划上更具衍生性、轻量化特性和设置导入性。 而对付广大消费者来说,MQB平台像乐高一样共享了更多的通用零件,可以或许节省维修车辆的时间和物料成本。未来大众多达60多种车型的结构都将在MQB平台上完成,也有望实现团体庞大体系下产能和成本上更佳的结构。 而凌渡,作为继斯柯达明锐之后,上海大众于大众品牌下量产的第一辆MQB平台新车型,无疑也负担了为后续POLO帕萨特等车型换代开路的重任。此次借着“凌距离”上海大众宁波工厂观光之行的机会,我们不妨一窥这摞耗资700亿美金研发的积木平台是如何搭出一辆令人惊艳的“宽体奢适轿跑”的。 上海大众宁波汽车工厂投建于2012年1月,一期2013年10月投产,是大众团体建设用时最短的一家工厂。工厂总耗资117.59亿元,总规划面积为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至此,上海大众在南京、仪征、宁波、乌鲁木齐、长沙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年产能突破1300万辆,逐步实现其“以上海安亭为中心,辐射长三角,走向中西部”的跨地区联动产能结构。 宁波工厂一期每年产能达30万,二期于2014年5月动工,现在冲压车间已基本完成,预计将于2016年投入使用。前身NMC概念车的凌渡在此正式投产,也让外界给其戴上了“凌渡工厂”的头衔。 事实上,这次观光之旅是从教学培训地区开始的。该地区内,即将上生产线的技工将学习控制自己的臂力、反应力,历经冲压、打磨抛光、喷漆、总装、精益生产、人工电焊、质检等标准化培训环节,均由德国引进。也由于版权缘故原由,此处我们未能获准拍摄照片。 搭积木离不开基本单位,而换到造车上“基本单位”就是一个个冲压件。我们接着来到了整个汽车生产线的起点——冲压车间。两条总吨位分别达6900吨和8100吨的生产线,是现在海内汽车制造业中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高速冲压线。 冲压件完成后,会被送往仓储点。工厂仓储点内无冷热空调,而是在建筑顶部配备了大量除湿机,防止生成水汽对冲压件造成损伤。现在,宁波工厂的冲压件始终保持1.5天的备量。 凌渡灵活的车身设计也得益于冲压部门车身的轻量化。在其他性能保持稳定的同时,工厂采用了大规模的轻量化技术,其中包括车身钢板的热成型技术。据介绍,热成型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较普通钢板强化了近2.5倍,从而可以或许最大水平上保障车身的强度和安全性。凌渡的车身也得以低落20公斤,再结合整个发动机和内饰的轻量化,最大可以低落90公斤,白车身减重15%,而刚度反而增加7%。 有了基本单位,积木的各个部件就要开始举行搭建组合了。冲压后的零件进入第二环节——车身车间。车身工艺,即白车身的焊装工艺,是将冲压好的各种车身零件通过焊接工艺毗连在一起的过程。“凌渡工厂”的车身车间是现在上海大众呆板人数量最多、自动化率最高的车身车间,共有530台呆板人,自动化率到达86%。以凌渡为例,其车顶、侧围、四门两盖等部位广泛采用呆板人激光焊接,可将整个车身的钢性结构提高30%,同时也确保毗连工艺焊缝的雅观度和光洁度。而通过四面体转鼓和呆板人的帮助,在这些工位可实现4种MQB平台车型的柔性切换,车顶部门更是最多能支持8种车型的切换。 大概积木造型不需要涂装,但是对付一辆充满个性的车,喷漆确实必不可少的。因为安全缘故原由,我们没能进入第三环节油漆车间,不过据介绍,油漆车间同样是“呆板人的世界”。得益于由大量呆板人完成的面漆全自动喷涂和PVC自动喷涂密封,在最核心的雅观和车身防腐防锈保护两个方便,同样做到了海内最高水平。再以凌渡为例,其防腐年限到达了12年。 积木的各个主要部门都搭建完成之后,就要举行末了的组合装配。经过喷漆后,末了进入总装环节。负责人自豪地告诉我们,总装车间有两个“15”,一是其占地面积到达十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足球场。另一个“15”则是车间里的186把高精度枪,对打紧的螺栓扭矩值可举行及时监控和预警。数据将及时保存至服务器,重要信息可追溯年限可达15年。 末了积木终于搭完,而一辆凌渡也正式下线了。 富厚而短暂的观光过后,我们对宁波工厂有了越发全面的相识。从零件冲压到车身焊接,从车漆喷涂到产物总装,凌渡工厂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传达着MQB平台集约化管理生产的精神。在更多主力车型全面换代并大规模量产之后,我们有理由期待大众团体车型的产物力的进一步提升。 制造流程中每一步的精工细作,大概就是凌渡现在价格相对高企的合理解释。其定位所在的A+市场也在逐渐迎来更多竞争者,变得越来越热闹。而凌渡获得认可的优良外形与富厚设置,再加上消费者对其内在工艺的逐步相识与信任——月销量破万,大概就真的是咫尺之遥。(文/GA工作室)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的汽车评论》独家稿件,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与maggie@autokol.com联系。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负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AutoKol移动端查阅更多内容 |